體重與牙齒的「隱形關係」:為什麼肥胖會增加牙周病風險?


2025.09.15


一、為什麼談體重要談牙齒?



很多人以為「胖就是褲子穿不下」,跟牙齒沒關係。但 2025 年 GeroScience 的一篇研究提醒我們:

👉 55 歲以上,如果有過重或肥胖,牙周病的風險比正常體重的人高出將近 五成。

這不只是數字,背後代表的是日常生活裡你可能已經遇過的困擾。





二、日常小徵兆,你有嗎?



  • 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
  • 吃水果會覺得牙齒酸軟、不穩
  • 嘴巴常覺得乾,口氣變重
  • 咀嚼不便,開始挑軟爛的食物,營養越來越偏



這些都是體重上升後,牙齒健康可能受到影響的警訊。





三、背後的科學:肥胖與發炎



肥胖 = 慢性低度發炎。

這種「火苗」不只會傷害血管和心臟,也會蔓延到牙周組織。

特別是亞洲人容易囤積「內臟脂肪」,比皮下脂肪更容易引發全身發炎。

女性停經後,雌激素下降 → 骨質與牙齦更脆弱,如果再加上肥胖發炎 = 雙重打擊。





四、牙周病不是小事,影響全身健康



牙周病會讓發炎物質隨血液流到全身,可能增加:


  • 心血管疾病
  • 糖尿病控制困難
  • 中風風險
  • 阿茲海默症



因此,牙齒其實是「全身健康的警示燈」。





五、日常該怎麼做?



  1. 體重管理:不需極端減肥,保持腰圍不年年增加,多走路、少久坐。
  2. 飲食習慣:地中海型飲食,多蔬果、全穀、堅果、魚,少糖與精緻澱粉。
  3. 口腔清潔:刷牙、牙線、定期洗牙,把發炎的火苗壓下來。






六、結論:想要活得好,先顧好嘴



牙齒健康和全身健康緊緊相扣。

當我們談健康老化,不只要看血壓血糖,更要把牙齒列入清單。

因為能不能吃得開心、咬得自在,不只是生活品質,更反映了身體發炎與代謝狀態。


👉 想要活得好,先顧好嘴。守住牙齒,就是守住健康的第一步。




📌 參考資料

GeroScience - Association between overweight/obesity and oral health in adults aged 55 and older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(2025)

Springer Link


牙周問題,用口適怡